保不住高估值的自动驾驶

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,距离我们真的很远。


9月22日,一位车主开着理想ONE在青岛高速行驶,因为过于信赖辅助驾驶,导致追尾一辆厢式货车,同时A柱断裂、7个气囊全部未弹出,一家三口险些因自动驾驶送命。


事后车主向理想汽车发出灵魂拷问:“辅助驾驶系统为什么不能识别前车变道?”把理想汽车怼的哑口无言。


直到车主发文后的第二天,理想汽车针对“理想ONE青岛事故”给出回应称,“因自动驾驶技术有局限。”


然而,理想汽车精心准备的答案并没有获到民众的认可,这件事仍在持续发酵,不断困扰着理想汽车。


众所周知,这不是自动驾驶第一次出现事故。从2013年全球各地陆续开放自动驾驶路测以来,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几次事故。


这不仅影响了民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,也让很多人觉得自动驾驶距离生活还很远。


所以,ToB行业头条也想问一句,高估值的自动驾驶,到底路在何方?


01
两年试运营

自动驾驶原地踏步


10月13日下午,在北京海淀区稻香湖地铁站附近,一群人在空荡荡的马路边聚集,与周围安静的环境格格不入。


他们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,男性居多,看着像是一群去参加聚会的同伴,可事实上,这群人都是来体验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记者或IT技术人员。



几天前的10月10日,百度正式宣布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在北京全面开放,北京民众可在海淀、亦庄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站点进行乘坐,无需预约,直接下单即可免费试乘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消息一经发布便瞬间 “火”遍京城。


“今天是开放的第二天,本以为人会变少,但现在看来,我的预测并不准确”。一位媒体同行一边跟我交谈,一边不断低头看向手机,盯着屏幕上的订单。


然而,即便不断关注订单消息,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依旧迟迟不见踪影。而且每隔5分钟,原来的订单会自动取消,需要重新呼叫。


终于在25分钟之后系统成功接单,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安全员打电话过来,跟ToB行业头条确认了个人信息、上车地点和行程,并在5分钟后缓缓驶来。


这是一辆黑色的林肯MKZ,车身周围安装了视觉雷达、毫米波雷达、激光雷达、传感器、GPS等等高科技设备,看起来虽然笨重,但却能感到价值不菲。


上车后,系统提示需要测量体温,同时还要通过扫描座位正前方屏幕的二维码确认信息,点击开始行程之后才能开动。行驶过程中,除非人为接管,出租车将会一直保持自动驾驶模式。



在完成一些准备工作之后,自动驾驶出租车终于开动。不过,该车的行驶速度全程在40公里/小时以下,且一旦变道,就需要人工接管,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智能,而且还伴随着一些噪音。


“道路限速是40公里/小时,车辆绝不出现超速,系统的最高限速是60公里/小时,这是政策决定。至于噪音是后备箱的通风系统发出的声音,因电脑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散热。”车内安全员解释道,看起来他已经多次回复了这些问题。


大概10分钟后,自动驾驶出租车到达了目的地、下车之后,ToB行业头条再次遇到上文的那个同行,他表示:“这次体验之后,越发感觉自动驾驶商业化艰难,因为这次与他两年前在广州体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相比,基本无差异。”


据了解,在2018年广州由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推出的全国第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,同样无法自动变道,与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有着近乎相同的特点。此外,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推出的自动驾驶也是如此。


ToB行业头条曾做过实验,特斯拉的自动驾驶除了能手动调节最高限速、车内不会产生强烈的噪音之外,也很难实现自动变道。


而据ToB行业头条调查,针对目前国内可以使用的自动驾驶,近乎80%的体验者都表示出不满,未达到自己预期状态。这也不难看出,近两年来,自动驾驶汽车在技术方面,一直没有大的突破。


一位体验过百度自动驾驶的媒体同行更是表示:“没有惊喜,平平淡淡,不抱期待体验,整体是及格的,带着期待体验,只剩下失望。”


02
准备破题的下一步

在道路智能化


“当真正去掉安全员、去掉远程控制,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。”自动驾驶领域投资人林孟毫不避讳表示,当下厂商推出单车智能的只是一个半成品。


不可否认,林孟说了一句实在话。因为从当前的技术来看,仅仅让车变得智能,并不能实现驾驶过程由汽车负责的目标。


例如盲区和障碍物的遮挡。由于车辆传感器的视角、高度受到会限制,车辆总有驾驶盲区,而且如果路边有障碍物,它很难看到障碍物后面的情况。


还有感知距离,现在大部分激光雷达的有效感知距离都在几十米左右,如果车速稍微高一点,前面有静止物体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。


此外,高精度地图不能实时更新,决策规划无法得到完整的信息等等。仅靠车变得智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,在学术上也被称为单车智能的缺陷。


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,自动驾驶厂商们经过多次考量之下,调整了研究方向,提出在保证“车智能”的同时,也让“路智能”。


具体到场景来看,在行驶的公路上,如果行驶的车辆群能够与道路全程进行信息交互,当一辆车准备变道超车时,道路便会接收到相关信号,并给予其他车辆反馈,提供道路变更场景,自动变道等行为将不再具备出现交通事故的可能性。


就像在拥堵的十字路口,有一位交警时时刻刻在调整车辆一样。智能化道路充当的就是交警的作用。专业术语叫做车路协同。


用阿里的话来说,自动驾驶更高的层次不仅要有聪明的车,还要有聪明的路。


东南大学-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院长冉斌表示,如果把路和车协同在一起,就不需要那么强的人工智能来实现自动驾驶,能够很快实现第三级的自动驾驶,单台车可以节省50%-90%的费用,节省10年左右的时间。


目前,车路协同已成为众多研究自动驾驶企业的重要方向,百度、华为、腾讯等等都在为此做出努力。


然而这样的想法虽好,但实施同样具备高难度。因为让路变得智能,就必须将路改造,其花费十分庞大,动辄万亿人民币。


除此之外,“路智能”需要政府方面的大力推动,让数据在全国打通,这对于各地方政府的协同化工作也有极高要求。


即便上述的情况都能完成,改造路的时间也是一个问题。就像5G基站的建立一样,全面建设需要很长时间。


综合以上观点,不难看出自动驾驶想要融入生活场景,还需要走很长的路。


03
资本热情不再

估值化为泡沫


自动驾驶的商业化缓慢,已经让民众感到失望。但比这更失望的,是资本对这个领域的越发不看好。


数据显示,从2016年美国对自动驾驶方面的投资带动了全球在2017年、2018年的投资高峰之后,2019年开始资本市场纷纷推迟了当初的计划。到了2020年,大多数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已经生存乏力。


(数据来源:IT桔子)


IT桔子的数据显示,目前的自动驾驶公司,有75%左右的企业尚未度过B/B+轮融资。这表明那些尚未达到C轮融资的自动驾驶企业,将有大部分拿不到资金支持,最终走向消亡。



比如2019年,由曾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亲自参与运营的明星自动驾驶公司Drive.ai宣布永久关闭,倒闭的重要原因并非完全是因为技术,市场将其总结为融资不顺。


此外,今年6月,国外头部自动驾驶公司Zoox也因“资金链断裂”卖身亚马逊,且其收购价比上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半还少。


再聚焦到头部自动驾驶公司,像百度、谷歌和一些汽车主机厂,虽然备受资本市场青睐,不差钱,但是技术一直都等不到突破,最终也会让资本失去耐性。


例如苹果在2014年就“砸下”30亿美元收购Beats,秘密组建自动驾驶汽车团队,代号“Project Titan”。然而经历5年的艰苦研发,苹果突然泄力,解雇了200多名“Project Titan”相关员工,以此减缓对自动驾驶汽车投入。


同样,即便是做了 9 年,实地测试里程数已经高达 1600 万公里,把安全驾驶员们再度拿下的Waymo ,当前也不敢随意给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具体时间。


种种现象已经表明,自动驾驶已经慢慢脱离资本的扶持,从高速发展进入慢车道,相应的概念也会偃旗息鼓,变得凉凉。


这样的现象是令人感到惊讶的,因为就在两年前,Google的Waymo在2018年获得了1750亿美元,比去年700多亿美元的估值相比翻了一倍。


无人驾驶初创公司图森未来在2019年2月完成9500万美元的D轮融资后,累计融资额达1亿7800万美元,估值也超过10亿美元。


可让人遗憾的是,自动驾驶概念刚成为风口就骤然崩塌,这些企业很可能就此成为曾经的当红“明星”,其经历实在让人唏嘘。


所以,目前对自动驾驶抱有希望的资本,更多是在赌博。赌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在近期就能有所突破,从而快速进行商业化实现一本万利。


不过,这种可能性虽有,可几率却相对渺茫。可能性更高的是,这种突破会在几十年后姗姗来迟,而那却是这些资本所赌不起的。

分享到

点赞(0)

说点什么

全部评论